首页 > 商会动态 > 商会动态
龙商讲堂——深圳机会与家乡情结
作者: 发布日期:2017-02-20 来源:



时间:2017115

地点:深圳香蜜湖维赢会(根据记录整理)

主讲人 许扬
    许扬,原深圳市政协副主席,深圳市企业家联合会、深圳市企业家协会名誉主席,曾任深圳中航企业集团总经理、深圳市政府副秘书长兼经济发展局长、香港深业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、华南城集团执行董事、深圳市黑龙江商会首任会长、荣誉顾问。

    今天深圳黑龙江商会邀请我来,看到大家的事业都有发展,精神面貌都很好,非常欣慰。我作为过来人,跟大家谈谈心,说说心里话,如果要有个题目的话,就叫深圳机会与家乡情吧。
    先说说深圳的机会。大家来深圳没错,深圳是个实现梦想的地方。我1985年来深圳,是组织上调来的。当时生活条件非常艰苦,没有空调,整天吹着风扇。晚上睡觉,在蚊帐里太闷,出来蚊子又咬,蚊子多得不敢开窗。当时的深圳,只有上海宾馆以东盖了点房子,往西则一片荒凉。开始规划城市人口是30万,后来又增加到50万、80万,一直到现在的几百万、上千万。深南大道一扩再扩直到现在的楼房边上,因为当时谁也没想到深圳会发展得这么快!
    深圳的发展可以说经历了几个阶段,第一阶段,从1981年到1992年,应该叫创业阶段。小平同志画了一个圈,广东拿出了一块土地,全国来了一帮人,外资把资金、设备、原料拿了进来,把生产出来的产品拿走。这个时期土地和劳动力价格便宜,就是吸引外资、出卖劳动力进行原始积累,多是低端劳动密集型产业。第二阶段,从1992年到2000年。1992年小平南巡讲话,进一步肯定了特区的这条发展道路,全国改革开放大格局形成。深圳己不满足三来一补这种简单的加工贸易形式。提出了著名的腾笼换鸟口号,开始逐步搞产业升级转型,但在技术上,这个阶段也可以说还是山寨阶段,主要是学习和模仿国外先进技术,然后逐渐国产化,直到完全拿过来。发展高科技,进行产业转型,到2000年左右,基本实现了产业转型升级,从三来一补到自己开发,劳动密集型产业大部份都转出去了,代之以高科技产业。
    第三阶段,从2000年到2015年,深圳转向自主研发创新发展阶段。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,正在进行产业升级换代的深圳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,华为、中兴、腾讯这样的新型企业不断发展壮大,已经成型了,产业升级基本实现了。
    华为去年投入研发的资金是595亿,他这几年的研发总投入是1500亿,超过全国20几个省的水平。深圳去年的研发投入占GDP4.19%,已经接近以色列的水平。
    深圳的万人有效专利己连续多年是是全国第一。
        高科技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的比重也是多年全国第一,去年一年里新增加1400多家国家高新企业。
        深圳万人在校大学生数量全国排第四,武汉第一,可是每年进入深圳就业的大学生数量是全国第一。
   大众创业、万众创新的双创活动深圳也是全国第一。
   今后5年,下一个类似华为、腾讯这样的企业,很可能还是出自深圳。
        2017年许勤市长的政府工作报告更振奋人心,深圳的GDP去年增长9%,今年目标还是8.5%左右。去年人均GDP16万元,总量是1.93亿,今年预计可超过2万亿,超过全国很多省份。今年预计新增国家级高新企业超过2000家,要建立10大国家级研发基地,要投入1500亿解决民生问题。
    继续以科技创新驱动发展,五区东进,在大鹏建生物谷,推进深广惠一体化,10条轨道交通要开工修建。
    二十年前深圳一个院士都没有,现在已经有18个院士,政府一次拿出600亿引进大学,到2020年大学要达到20所。
    过去我们的创新都是从1——N的创新,就是在人家创新已有的基础上再搞,今后更多的是从0——1的创新,源头创新,也就是从无到有的创新,这样自然投入大,风险高。
         深圳的高速发展离不开人才,要保持人才的吸引力。深圳今年还要建大量的人才廉租房,随着轨道交通的不断发展,深圳的企业将来可以去东莞、惠州、汕尾,一个多小时的通勤时间,在发达国家都很正常。现在国外像硅谷这样地方的人都到深圳来,带着发明、项目、资金来找合作伙伴。国外很多大学来深圳办孵化器,从培训开始,先培养人,发现辅助项目,再参与进来,有些是为上市公司培育项目。
    面对今天的形势,我们应该怎么办?在座的除了我,应该是从50后开始直到90后吧,50后面临退休了,从60后说,你们从现在开始,不能事事都自己去管、自己去干了,一方面办好企业,另一方面要注重发现和培养人才,逐渐用他们去干了;现在的70后到90后,应该是中坚力量,大公司的中层,或者自己小公司创业,是领着干或创业阶段,未来20年,就是70——90后的天下了,创新,投资,发展消费主体都是他们,你们投资做企业,也要针对70——90后。
         至于95后到00后,则是完全新一代人,想的都完全不一样了,需要重新研究如何对待了。
         刚才讲了深圳发展经历的三个阶段,现在我们面对又是一个新的阶段了。从2015年后,世贸的红利吃完了,人口的红利吃完了,许多企业面临新的局面,产生新的困难,产业升级完成了,跟不上的做不下去的就逐步被淘汰了。在这个新的发展阶段,企业要做什么?经过10多年的发展,互联网热也快过去了,再想在互联网这个领域做非常大不容易了,投资要小心了。今后主要是互联网与实体如何结合,是应用的问题。
        现在实体经济又起来了,像日本、英国兴起的体验性消费,消费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娱乐和享受,社区的小门店就可以满足日常生活需要。未来的服务都是新型的,包括医疗,这种互联网与实体的结合,也可以说是融合,今后企业的发展需要融合。
    再有就是跨界。在一个成熟行业你想追赶别人是很困难的,只能在跨界上下功夫。现在是资源过剩的时代,方向是共享、分享型。更多人将来可能不买车了,租车用,不买房了,租房用。这方面发展还有足够的空间。比如餐饮与娱乐结合,车站与电影放映厅结合。文化产业将来大有发展,文化可以与任何产业结合,把文化创意加进去,即可使产品增值。在座大都是做传统产业的,其实传统产业永远需要,吃穿住行永远需要,关键是你要有与众不同的服务。要想不被超越,只有与众不同!一定要做的与别人不一样。
         要争取多参加些论坛,每月一两次。经常听听演讲,参加几次讨论。你想搞什么产业,要先进入这个圈子。深圳这方面非常繁荣。只有经常学习,充实头脑,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。
    今天要讲的第二点,家乡情结。
    家乡情结,人人都有,就像儿不嫌娘丑,狗不厌家贫。人也都热爱自己的家乡,我离开家乡很多年了,仍然热爱家乡。我相信在座的各位也都热爱自己的家乡,这就是家乡情结。
    我们都是东北人,东北是个什么地方?非常特殊,只有东北人才自称东北人,然后才说是东北哪个省的,全国别处一般不会这么说,因为东北有特殊的历史,东北人也就是非常特殊的群体。
    现在的东北三省,人口大约一亿,东北近代大约百多年的历史。东北土著历史上是女真族,然后是他的后裔满族。东北人近代大约由当地满族人、内地迁移来的也就是闯关东来的汉族人、蒙古族、朝鲜族、日本人、俄罗斯人这几种组成。东北地区在近现代行政区划变动最多。上世纪初,俄罗斯白俄犹太人从欧洲、苏联大量进入东北,带来了经济发展,修中东铁路,建立了哈尔滨。日本侵占东北,是要把东北变成他的殖民地,可是在客观上,也把东北的工业化搞起来了。公路、铁路、城市规划都奠定了基础,是当时亚洲最发达的地区。1949年之后,中苏友好时期,苏联援建的156项工程,有三分之一落在了东北。东北当时的铁路网、公路网都是全国最发达的,钢铁工业,机械制造,发电站都是全国领先,东北造出了第一辆汽车,第一架飞机,第一辆坦克,东北建立了完整的重工业,并且支援内地建设工业。哈军工,哈工大,当时都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。大庆油田,开发北大荒。无论工业农业,东北都曾经辉煌,在一五计划期间,是共和国的长子。
         现在东北的经济落后,到底是什么问题呢?第一,过去标准的计划经济体制长期养成的习惯,造成转型困难。计划经济时期,企业只管生产产品,原料是国家调拨,产品是国家拿走,计划是国家下达,企业跟市场不打交道。一改革,就不会了。民营经济在全国发展起来了,市场竞争开始了,这些都对原来的国有企业造成影响;第二,也是产业周期与经济周期的问题。重工业发展到这个阶段,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。比如美国的底特律汽车城,德国的鲁尔工业区,那还都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,都是市场经济体制,不是照样也衰退。所以,东北遇到的是市场转型和产业转型双重的问题,确实困难。所以我们应该了解家乡,理解家乡。
         客观上有困难,主观上也有问题,问题就是转型太慢了,要敢于去突破。现在东北创业应该从哪里入手?我认为要从吃喝玩乐入手,就是三大产业:农业、绿色食品、旅游产业。海南三亚能吸引30万黑龙江人去过冬,不就是因为冬季气候好吗?我们东北夏天的气候不好吗?不能想办法把南方人拉过去度夏吗?我到伊春去,空气确实好,可是光空气好不行呀,人家到你这里来不能光呼吸呀,还要有吃有玩,你要有东西呀。好容易来点游客,再给人家吃天价鱼,人家还能来吗?家乡有很多好地方,可以搞特色小镇,像亚布力、密山,山水都非常美,搞好了绝不会比国外那些度假胜地差。从吃喝玩乐入手一样可以做大文章。
         希望大家不忘家乡!还要为家乡多做贡献!